导航
English 大连理工大学登录
先进材料与催化工程课题组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新闻动态
大连理工大学梁长海课题组发表综述:不可还原载体负载的纳米金催化剂
发表时间:2021-03-21 点击次数:

        近日,《催化学报》以封面形式发表了大连理工大学梁长海教授团队在金催化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该工作对近年来不可还原载体负载金催化剂在多相催化领域的应用进行综述。论文第一作者为:罗靖洁副教授,通讯作者为:梁长海教授。

52577F29261D004CCBF582851DA_107D8374_15593 (1).png

       近年来,研究学者将负载型金催化剂视为多相催化工业化进程中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载体的选取可以有效调控纳米金催化剂的化学结构及催化活性。针对载体本身对反应是否具有活性,可将纳米金催化剂的载体分为活性载体与惰性载体。活性载体主要为具有还原性的金属氧化物;而惰性载体,诸如碳基材料、氧化硅、氧化铝等,多为反应条件下不具备还原性或不可进行还原处理的材料,不释放活性氧物种,通常对反应亦不具备催化活性。一般情况下,活性载体负载的金纳米粒子(Au NPs)在CO氧化反应、醇类选择性氧化反应、水煤气变换等多相催化反应中均展现出优越的催化活性及目标产物的选择性;而以传统不可还原性材料负载Au NPs时,若非采用特殊的优化手段,该类金催化剂的活性及稳定性通常差强人意。尽管如此,不可还原材料作为惰性载体,亦展现出无与伦比的独特优势,例如其多具有易于调控的表面性能、可调变的多样化微观结构,丰富的地壳储量和易于大规模产业化的优势等。因此,针对不可还原材料负载的纳米金催化剂,探讨创新性的改性手段及其对金催化剂活性与稳定性的理性调控,成为近年来纳米金催化领域中最引人入胜的研究课题之一。然而到目前为止,基于惰性载体负载金催化剂的系统性总结工作仍未见报道。

1CB114C74255706C2A05101D7A3_18FEF2F8_97BB7.jpg

        作者围绕Au-载体/助剂表界面性质的精准调控及理性验证,以CO氧化与醇类选择氧化等反应为探针,对基于不可还原材料的纳米金催化剂的设计理念和改性手段进行了多尺度的分析和诠释。基于本组研究工作及近十年相关文献报道,本综述将以几种典型的不可还原材料为例,针对负载型金催化剂的研究进展进行详尽的阐述。从催化剂设计的理论设想和实践方案入手,对特殊结构材料的独创性研制手段、二元金属掺杂及表面功能化手段、特殊氛围处理等备受关注的改性手段进行归纳。并进一步针对改性手段影响表面化学结构、电子结构、Au-载体/助剂间的相互/协同作用、催化剂形貌的实例,以及水物种参与对反应的影响等方面展开对比讨论。本综述旨在为致力于金催化研究工作及有志在该领域一展抱负的研究学者拓展新的思路及方向,全面理解不可还原材料作为惰性载体在金催化领域的巨大应用前景,进一步激发不可还原载体负载金催化剂开发的新思路,推动纳米金催化的工业化进程。

文献信息:

Jingjie Luo, Yanan Dong, Corinne Petit, Changhai Liang*, Chin. J. Catal., 2020, 42: 670–693.

基金来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573031, 21802015 & 21978031); 大连市杰出人才项目(2016RD09); 中央高校启动经费 (DUT20RC(5)020).